围绕的葡萄酒的文化诞生的迷思,滋润着我们的灵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也常常成为研究和讨论的话题。不过,若将它们一一奉为圭臬,却可能令迷思变成“迷信”。这里仅举四例:
迷思一
葡萄藤一定要“吃苦”
确实,酿酒葡萄品种能够适应地中海式的气候;没错,如果葡萄藤种植在湿润丰饶的粘土中,容易产量过高,酿出风味寡淡的葡萄酒。诚然葡萄藤能够在遍地碎石的土壤中生长,并且安然度过干燥漫长的夏季。但前提是“安然”,而不是“勉强过活”。
痛苦挣扎、时时面临生存压力的葡萄藤,出产的果实贫瘠且欠缺平衡——有时甚至不产葡萄。如果去到梅多克,或者是勃艮第、巴罗洛,不妨去看看休耕期后,刚刚犁好准备栽种新藤的葡萄园:那里不会是一片贫瘠荒芜的景象,而是土壤和石头均衡分布、被充分滋养的状态。
健康强壮、营养良好的葡萄藤,才能够出产伟大的葡萄酒。葡萄藤需要的是悉心科学的照料,而不是一味以过度的饥渴岢待。
迷思二
清新意味着酸度高
现今的酿酒师,都很重视葡萄酒的清新度(freshness)。在逐步变暖的世界里,清新的风味确实是值得赞赏的品质,也是风味平衡的关键。
图片版权:Honig Vineyard & Winery
但是,酸度并非葡萄酒清新感唯一的来源:单宁、萃取程度、酒精感、汁水感、香气、葡萄原料的品质,同样可以影响葡萄酒的清新感。事实上,清新感不仅来自于酸度,也来自于果皮。
虽然说酸度确实为葡萄酒的平衡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但在质而不在量。与葡萄酒的其他元素(比如果味、质感)结合得更加紧密的酸,通常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
本质上,清新度来自于葡萄园,通过果实熟成的过程,被铭刻在葡萄中,它是被有意培养、保留或失去,都在种植者的一念之间。
迷思三
橡木意味着好酒
最早将橡树做成酒桶的是凯尔特人,最早将葡萄藤传播到西方的则是希腊人。橡树和葡萄藤的关系由来已久,如今大多数爱好者,继续将对精品葡萄酒的期冀寄托在橡木桶当中。
图片版权:Photo courtesy of Dave Powell / Neldner Road
但是,没有葡萄酒一定需要经过橡木的抱拥,才有资格走到饮者面前。许多葡萄酒——特别是来自温暖气候,风味熟甜的类型——经过橡木的熏陶,非但没有增添高贵的气质,反而扭曲了原本的模样。
其实,如今许多精品酒上市时都没有经过橡木陈年,未来这个趋势会更明显。年轻的消费者中,不少认为橡木味在可以尝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过度了。陶罐、惰性的酒缸酒桶、水泥蛋,还有对酒的风味影响较小的大橡木桶,正在成为潮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小个的新橡木桶反而会被认为是一种“复古”的酿造方式。
迷思四
佳酿的秘诀在土壤里
如果我们能和葡萄藤对话,它们大概会笑话我们的这种想法。葡萄藤扎根在土壤中稳住身形,从中汲取水和养分,但是它们也贪婪地摄取空气和光,烟云和清风——葡萄藤能够开枝散叶,主要得益于地表以上世界的馈赠。土壤只是整个生长故事中的一部分。
图片版权: Gabriel Jimenez | Unsplash
葡萄藤也许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秘密藏在生长季的气候中,藏在它们扎根地的山峦地形里,还有那掠过枝叶的风,沐浴大地的阳光,仲夏夜的温度,潮润的西风转化成干燥北风的时机,以及陪伴它们成长的植物和昆虫社群,甚至与森林边缘的距离,都会参与造就或毁掉一个年份。
确实,伟大葡萄酒的“秘诀”既无处可寻,亦无处不在,它是难以计数的复杂干涉条件错综交织的结晶。如果将目光仅停留在土壤上,我们便忽视了它以外的森罗万象。
文章来源:Decanter醇鉴,作者:Andrew Jefford,编译:Sylvia Wu / 吴嘉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