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更爱喝精致、优雅的葡萄酒,杯醒,成了时髦的醒酒方式。
这种让葡萄酒在酒杯中轻轻晃动、自然苏醒,与三五好友边喝边醒,体会葡萄酒变化绽放的喝法逐渐大行其道。但是这两天,我们偶然看到一个杯醒方式,本过于逆天,不便展示,但还是忍不住要分享出来:
“只要我转的够快,酒就来不及撒出去。”
据说是某轴承厂家借此展示其工业实力,类似产品已经能在各购物平台找到,这里就不展示了,只是这样的转速究竟是急速醒酒,还是急速晕酒?
很多喜欢葡萄酒的朋友们,都是装备控。在醒酒这块,除了上文的新产品,还有常见的醒酒器、开瓶器,以及酒钥匙、磁力垫、快速醒酒器这些不太常见的特种酒具。
销售这些工具的商家往往称它们有“神奇”的效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酒“醒开”变得更好喝。但很多葡萄酒爱好者往往也都根据自己经验有不同看法。
我们之前也是找来其中几样工具,设计了下一个小实验和专业测评,试图给出一点参考意见,结果出人意料。懒得看详细过程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文末看测评结果。
目录
01 | 测评了哪几种工具?
02 | 测评是如何进行的?
03 | 盲品测评结果
04 | 哪种工具更有效?
测评了哪几种工具?
酒钥匙
法语Clef du Vin。使用时将金属棒插入酒液中若干秒数即可,商家声称可以通过可控的方式,模拟葡萄酒的陈年效果,让用户立即感受到葡萄酒的陈年能力和发展潜力。
快速醒酒器
快速醒酒器,形制多样。原理都是将酒液从快速醒酒器中倒出,通过导流管的设计,让酒液在流动时快速和空气混合震荡。商家声称可以加速达到醒酒的功效。
磁力垫
带有特制磁铁的杯垫,使用时只要把装酒的酒杯摆放在其上10-40s即可。市售主流的磁力垫商家都宣传可以通过磁场影响葡萄酒的表面张力,提升醒酒速率。
醒酒器
传统、常见的醒酒工具,大部分酒友都有过使用经验。醒酒器的原理是通过增强酒液与空气的接触,加速葡萄酒中风味物质的氧化,展现出更多的香气和更舒展的口感。为了让其他工具有基准的进行对比,测评中也加入传统醒酒器作为对照。
测评是如何进行的?
为了分析对比醒酒器、快速醒酒器、酒钥匙、磁力垫对一款酒的不同的影响,测评中选用了两款品质差别比较大的葡萄酒:
Château Belgrave, Haut-Médoc,
Bordeaux, 2009
巴加芙酒庄,波尔多上梅多克,2009
一款是波尔多1855五级名庄Chateau Belgrave,位于上梅多克产区(Haut-Médoc)。2009是波尔多的一个经典好年,葡萄酒成熟饱满,这款酒也品质出众。
DBR (Lafite) Legende, Bordeaux, 2015
拉菲传奇,波尔多大区级,2015
另一款是波尔多大区级酒款,是一款简单易饮的日常餐酒。
这两款酒分别用下面6种方式来处理:
1) 传统醒酒器醒酒(按照通常使用时的习惯,酒倒入后30分钟)
2) 用快速醒酒器醒酒入杯
3) 用酒钥匙处理(按说明书4秒)
4) 用磁力垫处理(按说明书40s)
5) 不做任何处理(标准版)
6) 为了防止品评人主观因素为每款样品打不同分数,在上面5种方式里随机挑一种再重复一遍
将这样得到的2款酒、12杯样品排序打乱,邀请几位拥有葡萄酒品鉴经验的朋友分别对这些样品进行盲品评测,给出对每一杯酒的描述和评分。
盲品评测结果
在这里列出每款酒经过各评委品评之后获得的综合意见:
2009年份的Chateau Belgrave已经表现的非常成熟开放,通过醒酒器醒酒来改善品质甚至显得没有必要。而原本以为不用醒酒的拉菲传奇,由于开瓶有不少生青味儿,反而在醒酒后有所改善。
哪种工具更有效?
必须得说的是,这场品鉴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几个样品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有多款酒在品尝时显得一模一样。要分析每一杯酒之间的细微差异,忠实记录喝下每款酒的感受,对参与人员挑战不小。这也帮助我们得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
首先,评委们都毫无压力地从12杯酒中正确区分出了列级名庄和大区葡萄酒。而且,即使是对Chateau Belgrave给出得评分和评价下限,也远高于拉菲传奇的高分。至少可以肯定,少数醒酒器商家的宣传语:让长城喝出拉菲的感觉。这肯定不可能靠醒酒实现。
醒酒器
不论是改善还是削弱香气,传统的醒酒器在这场测评中都带来了更大的变化。至少说明醒不醒酒本身对葡萄酒有很大影响。
而且,不是所有好年份的好酒都非要进入醒酒器来体现身价,也要根据酒当时的年纪和环境温度来考虑……同样,一款平价葡萄酒里有明显土腥、青椒、生青类气味时,适当醒酒会让其表现有所改善。
快速醒酒器
至于快速醒酒器,对两款酒的影响非常不同。在分析了参与者的酒评后,我们发现原因在于它在软化口感的同时,也削弱了果味。对Chateau Belgrave这样果香浓郁、酒体扎实的葡萄酒来说,这种改变并不明显。而对果味简单的日常餐酒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因此,快速醒酒器可能更适合那些酒体过于紧实,同时果味饱满的葡萄酒;比如那些刚刚装瓶完全没经过陈年的新年份澳大利亚、美国大酒,普通的餐酒和精细风格的好酒,还是慎用。
酒钥匙
酒钥匙对两款酒影响则都接近于醒酒器,但比醒酒器弱很多。
市面上的酒钥匙公开技术说明都声称是通过特制金属,加速葡萄酒的氧化过程……但据猜测真正的工作原理,就是初中化学课接触到的电化学腐蚀——在插入酒钥匙的同时,酸性的酒液就和酒钥匙上的两种金属构成了一个小型的原电池。其后果是酒液在口中酸度降低,甚至变得粗糙,就很容易理解了。另外也可以适当推断,对白葡萄酒,尤其是高酸度白葡萄酒,反应会更显著。
用比葡萄酒更酸的柠檬、铜片、铁钉以及导线,就能组装一个电力可以点亮小灯泡的原电池了。
所以,酒钥匙可能的确能加速氧化,在很短时间里消弱生青味和还原类气味。但因为对酸度的影响,很难真实地“改善”葡萄酒口感,更是很难模拟出一款酒陈年后的味道。这也是为什么,严谨的酒钥匙产品,说明书都只说“帮助估计葡萄酒陈年潜力”,而绝口不提改善风味吧。
磁力垫
至于磁力垫,经过“磁场处理后”的两款酒,评委们都几乎没感觉到任何作用。
额...
必须承认,哪怕是资深的品酒大师,也不是测量仪器。人在品鉴时难免受到心理、环境、身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线下销售,都会让客人当面比较“经处理”前后的酒。再加上心理暗示,客人觉得喝起来有“区别”也不奇怪。
这场实验更多是探路,还有更多可以改进严谨的地方,也期待以后能加入文章开始的杯醒“神器”。
如果读者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找一些喜欢葡萄酒的朋友,尝试这样的醒酒实验。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文章来源:知味葡萄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