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猴子火了!但你知道有种黑猴子是从酒缸里发现的新物种吗?

国酒地理
2024-08-23

这种黑猴子就是白头叶猴(见下图)。它具体是如何被发现的?


1.jpg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动物科学家谭邦杰,时任北京动物园主任,率领着一支由饲养员和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深入广西崇左地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的考察与采集工作。在一次探访当地的小餐馆用餐时,一个意外发现让他眼前一亮——

餐馆陈列的几坛“药酒”,其中浸泡的动物并非寻常所见。这些动物形态上酷似黑叶猴(见下图),拥有黑叶猴标志性的长尾、小巧的头部、修长的四肢以及头顶那标志性的直立毛冠,通体黑色中仅耳基至两颊的毛发为白色。

2.jpg


崇左,这片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土地,遍布着洞穴与溶洞,地下水系发达,环境湿润,使得当地居民长期面临风湿等疾病的困扰。因此,他们有着利用整只黑叶猴泡“乌猿酒”的传统,因为他们相信这种能在极端潮湿环境中生存的动物体内蕴含着抵御湿气的特殊力量,可以治疗风湿病痛。

然而,谭邦杰的敏锐观察力使他注意到,酒缸中的猴子并非纯粹的黑叶猴,其头部与尾尖处均显现出白色的毛发,这一与黑叶猴不同的特征立即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在当地村民的带领和协助下,谭邦杰一行人深入崇左的山林之中,最终在一处隐蔽的山包上,亲眼目睹了这种“中间黑,两头白”的奇特猴子。

通过后续的深入研究和当地村民提供的珍贵样本,包括头骨、毛皮及皮张等,谭邦杰确认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灵长类新物种。他亲自将其命名为“白头叶猴”,并赋予其拉丁文学名“leucocephalus”,直译为“头是白色的”,这一命名不仅精准描述了该物种的外观特征,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为灵长类动物进行命名,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头叶猴是狭域分布的物种,尽管特殊的形象已经为大众所熟知,但野生个体仅分布在广西崇左为数不多的几个山头“孤岛”上,且数量极为稀少,最初仅六七百只,后随着保护力度的增强,数量逐渐增长至1500只,但仍然比大熊猫更为珍贵,是极危级的灵长类动物,用如此珍稀的物种来泡酒,其实是焚琴煮鹤、暴殄天物级的操作了。

说回黑叶猴、白头叶猴适应潮湿环境的秘诀,其实在于它们所属的石山叶猴谱系特有的钙离子转运蛋白上特异突变,这使它们在喀斯特环境中只能喝高钙水、吃高钙植物,使血液的血钙浓度明显高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情况下,细胞外钙内流的强度得以减缓,叶猴因此可保安然无恙。

供图/视觉中国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