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杯普普通通的“奶油苏打”,竟在日本风靡了100多年?

啃老师
2024-09-27

喫(chi)茶店是日本传统形态的咖啡轻食店,也是日本独有的咖啡馆文化。


和普通咖啡馆有着微妙的区别,在喫茶店里,你能喝到一杯真正的日式咖啡,还能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


1.jpg


2.jpg


它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店内大多保有大正、昭和时代的装修风格,复古韵味十足,会提供典型的“日本洋食”,比如:拿波里意面、咖喱饭、松饼等等。


3.jpg


同时,咖啡和饮品的种类也相当丰富。


而如果要挑一款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日式喫茶店文化的东西,那“奶油苏打(クリームソーダ/cream soda/冰淇淋苏打汽水)”当仁不让。


Highball之于日本居酒屋,就相当于奶油苏打之于日本喫茶店。


我相信你一定在日剧、广告、杂志、日本街头等各种场景下看过它的经典造型:


4.jpg


5.jpg


清澈透亮的荧光色苏打、奶油冰淇凌做顶,偶尔再点缀一颗糖渍樱桃。


外型和味道都颇为复古:浓郁的蜜瓜糖浆味、粗暴刺激的碳酸感、甜美的香草冰淇淋……


但就是这样一款算不上复杂的冰淇淋苏打汽水饮品(或者说甜品),确确实实地在日本风靡了100多年,成为几代日本人记忆中的味道,也是日本高速经济成长期的产物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这款日本国民饮品。


6.jpg


01、奶油苏打的起源?


奶油苏打是十九世纪起源于美国的一种甜味饮料。1852年,E.M.Sheldon在《密歇根农夫(Michigan Farmer)》上发表了有关奶油苏打的配方,提到其制作方法是:将水、酒石酸氢钾、硫酸镁、糖、鸡蛋和牛奶混合,然后加热,冷却后再与水和四分之一匙的碳酸氢钠混合。


现在的奶油苏打主要指以可乐或根汁汽水为原料,再加入香草精等风味的碳酸饮料。


香草精提供了奶油风味,让食客产生“品尝奶油”的错觉。


7.jpg


在日本,奶油苏打则演变成为这款加入冰淇淋的版本,基于甜品和饮品之间,汽水部分主要使用哈密瓜苏打是其主要风味特征。


日本第一家推出奶油苏打饮品的店,是现在以洗护产品闻名的“资生堂”。


“资生堂”在一百多年前创业初期是间药店,创业者福原有信在去美国视察相关产业时,发现当地药局里头常见到贩卖苏打水、轻食的区域。


8.jpg


这是因为美国从1800年代初开始,在苏打水中混入糖浆和砂糖的饮料开始作为治疗药销售,在全美的药妆店普及,形式和风味越来越多样化。


福原有信觉得卖苏打水的做法很有趣,便将这个点子“偷师”回了日本,在资生堂药局的一角设置了“soda fountain”区,专门贩售苏打汽水。


9.jpg


这在当时的日本,是相当稀有的玩意儿,于是资生堂独创的“soda fountain”区迅速蹿红,因为生意太好,又逐渐扩展为“资生堂PARLOUR”餐厅,开始制造并贩售冰淇淋产品。


而“奶油苏打”就在两者结合之下自然而然诞生了。


10.jpg


之所以能火起来,原因有几个。


一是当年资生堂餐厅所在地位于新桥花柳街旁(风俗店的集中地),吸引了很多艺人、名流、政客上门光顾品尝,成为上流阶层的嗜好品


许多民众或追星族常为了一亲艺人芳泽造访,又因为在药店贩售,所以也被传出了一些解酒醉或者缓解难受的功用,一传十十传百,“奶油苏打”一炮而红。


11.jpg


其次对老百姓来说,能品尝到消费得起的“哈密瓜冰淇淋甜品”,本身也足够奢侈,所以都忍不住来凑热闹。


要知道,20世纪60年代初,公司职员的平均月薪也就约为2万日元,但买一颗甜瓜竟然要5千日元以上,刚刚问世的有冷冻功效的冰箱更高达6万日元,对平民阶层来说,是万万负担不起的“奢侈品”。


能在家里悠闲地吃哈密瓜和冰淇淋本身就是有钱人的享受。


12.jpg


13.jpg


同时由于1960年咖啡豆进口自由化和东京奥运会的成功,日本已经迎来咖啡店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新兴咖啡馆以及百货商店纷纷开始效仿资生堂推出“奶油苏打”……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带着对富裕物质生活的憧憬,在咖啡馆里喝一杯“奶油苏打”才一发不可收拾地流行开来。


14.jpg


以“森鸥外”为首的日本大文豪们也相当喜欢这款时髦饮品。


1911年森鸥外发行的小说《流行》中,描写了一个对社会上所有掀起热潮的东西都感兴趣的男人时,写道“资生堂的冰淇淋也必须吃”这样的文字,还教育自己的女儿“除了资生堂以外的冰淇淋不能吃”。


一百多年来,这杯奶油苏打不论从搭配还是外型,都依然保留了最初的样子(顶多只是搭配和口味更丰富,或者在容器上做做文章),并未随着健康饮食在全球的流行而进化地更为“高端”。


15.jpg


因此承载着几代人童年记忆的奶油苏打,依然是现在日式喫茶店的王牌产品,也是日本夏日风物诗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应该在冰淇淋融化前先吃冰淇淋?还是先喝一口甜瓜苏打润喉?第一次品尝奢侈的奶油苏打时,那种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局促感还是相当鲜活啊。”


很多日本人说:只要看到这种“仿佛能照亮心情的清凉感十足的绿色”,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童年吃奶油苏打的幸福记忆。


16.jpg


稍微代入一下,就知道乐趣不断。


爽快的碳酸,舒适地刺激了干渴的喉咙,冰淇淋在甜瓜苏打里渐渐融化,口感也开始变化,形成介于冰沙和果子露之间的状态,颜色从白变绿……哪个小孩能抗拒呢?


“每次喝的时候都会让我想起那份纯粹的心情,在仿佛能穿越回美好时代的空间里,喝着奶油苏打一边哈着气一边怀旧,对现在的人来说也是很奢侈的。”


17.jpg


02、日本碳酸饮料史


顺便说说日本碳酸饮料的历史吧。


碳酸饮料传入日本,是在江户时代结束的19世纪中下旬。


1853年,佩里舰队来航,风闻中英鸦片战争而焦虑不安的日本,也如同一叶扁舟一下子被抛入历史的惊天巨浪中,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平静。


“黑船”叩开了闭关锁国的封建幕府大门,也给日本带来了“危机”和“近代文明”,同时,还带来了“碳酸柠檬水”。


1884年(明治17年),兵库县多田村平原出产的首款碳酸饮料“平野水”开始销售。


18.jpg


当时还没有任何甜味剂的加入,所以发售的时候也没什么声量,直至1897年(明治30年)被指定为大正天皇的御用品。


后来需求逐渐提高,开始增设碳酸饮料工厂,加入了甜味剂、更讨喜的“平野香槟汽水”问世,自此碳酸饮料这种舶来品才在日本开始普及。


19.jpg


当时也作为“能治百病”的健康饮品广为宣传。


肠胃状态不佳的夏目漱石就是“平野水”的粉丝,在他的小说《行人》以及随笔《回忆》等书中都提到了这款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苏打水的风靡是日本对西方文明的吸纳,也为奶油苏打的盛极一时奠定了扎实的时代基础。


20.jpg


03、世界各地的cream soda


除日本以外的世界各地,也都流传着形态各异的“cream soda”饮品。


台湾叫冰淇淋苏打/悬浮汽水,形态与日本几乎无异;在英格兰,通常只有香草风味的汽水才被称为奶油苏打,但也有个别例外。


在香港,cream soda就成了“忌廉汽水”。香港饮料中的“奶油”特指“奶油苏打汽水”,且是指定品牌玉泉(Schweppes),风味就是香草冰淇淋。


许多香港冰室里,会有忌廉汽水衍生的饮品 ↓


21.jpg


在发源地北美,Cream soda就更普遍了。


起源于美国西部的根啤酒品牌“艾德熊啤酒(A&W Root Beer)”,1986年推出了奶油口味的苏打碳酸软饮料,艾德熊奶油苏打(A&W Cream Soda)于,是目前奶油苏打中的最为知名的产品。


拥有金黄的液体,丰富的乳白泡沫,喝起来不算清爽,更像一款甜味啤酒。


22.jpg


插一句“根啤酒”这个东西吧。它是一种通常用“檫木”或“菝葜藤(沙士)”为主要的味道啤酒饮品,含有酒精与无酒精两种版本。


制作工艺沿用了传统啤酒的流程,但会在酿造过程中,将丁香和肉豆蔻等香料倒入麦芽、啤酒花和顶级酵母混合物中,产生的“复杂风味”给人精酿啤酒的幻觉。


1875年药剂师Charles Elmer Hires在1875年为了开拓根啤市场,把产品推销给了宾夕法尼亚煤矿工人,由于工人们不喜欢带酒精的饮料,于是诞生了无酒精版。1893年底,根啤酒广泛分布于美国各地。


23.jpg


无酒精版的根啤酒在商业上颇为成功,尤其在1920年左右禁酒令颁布的期间,也被写进美国人的基因。


艾德熊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同样有名的,还有1919年问世的品牌IBC,以及1924年问世的品牌Stewart's,两大品牌旗下都有Cream Soda产品 ↓


24.jpg


下次再到日本玩,也去喫茶店点上一杯奶油苏打,感受一把怀旧的昭和味吧。


25.jpg


文章来源:啃老师陪你喝一杯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