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没想到,都2024年了,酒类从业者和酒腻子们最头疼的事情,仍然是“科技与狠活”。
单价高一点的烈酒与葡萄酒会好一点,因为稍微讲究点的人都会去大型商超或者线上买,买到劣质产品的概率相对低一些;但是十块八块的啤酒,尤其是在家楼下的夫妻店小超市/烧烤走鬼摊买的,就有点防不胜防了。
就别说咱们了,就在年前,一个老外去青岛啤酒节喝的“德国啤酒”也疑似造假。
德国博主“海雯娜”晒出的问题啤酒与肉串
人家辛吉飞也亲自上手试验过了,麦芽粉+香精+小苏打+柠檬酸,就能完美复刻出欺骗度极高的“家酿啤酒”。
来源:某音 @辛吉飞
其实,要避免买到太离谱的科技啤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只买自己熟悉的牌子和酒款,但也保不齐哪天新鲜劲一上来了,偶尔想尝尝鲜...
这时候,我强烈建议你先看看配料表再下手,能够大大降低被“狠活”的概率。
加大米、玉米没啥问题,
糖浆还是算了吧
在工业拉格啤酒(俗称“大绿棒子”)的鄙视链里,俯视众生的永远是纯麦芽酿造的啤酒,而一旦掺了玉米、大米、青稞等其他谷物,就会被打入“水啤”的行列。
单是从零售价格来看,纯麦啤酒的价格比掺了其他谷物酿造的啤酒也要贵一些。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多种粮食混合酿造的啤酒就是“劣质酒”呢?
其实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谷物无贵贱,提供的风味也不相同,因此还真不能把这类啤酒一棒子打死。
在酿啤酒时掺大米,无非就是因为在亚洲很大米廉价,而且出酒率也比较高,因此更符合工业啤酒生产降低成本的需求。
不过,大部分人对于拉格啤酒的审美点还是在于浓郁的麦芽香气,而加了其他谷物之后,最后来自麦芽的风味就会被削弱。
比如说最常见的加了大米酿造的啤酒,会有一股米糠发酵的微弱气味,也有人会描述为“马尿味”;以玉米酿造的墨西哥知名品牌科罗娜(Corona),更是有浓烈的糯玉米/甘蔗类的气味,因此推荐的饮用方法是加上青柠或柠檬片加以中和。
创造了销量神话的日本朝日Super Dry啤酒,里边也是有大米(有的配方有玉米)的,而有的人还就喜欢这个味道。
我只能说这样的啤酒,确实有悖于一些人对好啤酒的传统印象,但是你要是说这样的啤酒会“喝了头疼”,或者“太上头”之类的,那就确实可能是心理作用了。
毕竟不管怎样都是粮食酿造,而且生产过程也合乎标准,没有杂醇杂菌污染,脑袋疼只能怪你喝太多,不能怪人家品质有问题。
总结一句:喝坏了那肯定不至于,特好喝你也别强求,毕竟2块钱买不到20块钱的品质。
但是,要是在谷物之外,这款大绿棒子的配料表里还有什么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等等,那我是100%不推荐你买的。
喝过精酿的朋友可能会问:有些特殊的精酿里也会加什么棉花糖、乳糖之类的来调节风味,为啥加了糖浆的工业啤酒就不让买呢?
这里首先得搞清楚,往啤酒里加糖,究竟是为了调节风味,还是为了增加出酒率/酒精度数。
用来酿大绿棒子的糖浆,不是为了让它喝起来“甜”,而是为了让糖分直接发酵转化成酒精,跳过酿酒的前几个步骤。
步骤少了,糖浆的运输储藏费用也比粮食低,这一来二去,成本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
但是糖浆这类东西,毕竟是深加工产品,里边除了可以转化成酒精的碳水化合物之外,剩下的风味物质基本上是少得可怜,别指望它除了乙醇之外,还能给你提供什么别的刺激。
“酒花制品”需要警惕
工业啤酒节省成本的办法不只掺大米一种,其实连啤酒酒花也是有替代品的,那就是“酒花制品”。
啤酒花学名叫做蛇麻,是大麻科葎草属的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用于酿酒时,通常会制成干花颗粒使用。
但是,就算酒花颗粒本身具备一定的防腐能力,但是仓储、运输、保鲜这些环节,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所以聪明的啤酒生产商就想到,为啥不上点科技,把啤酒花里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这样用起来方便省心还不占地儿呢?
所以,就有了“酒花浸膏”——用液态二氧化碳或者有机溶剂等从酒花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风味添加剂。
但是与其说酒花浸膏的意义在于降低成本,倒不如说在于控制工业啤酒产品的稳定性,因为只要采用的浸膏配方和数量不变,每一批的啤酒苦度差别就不会太大。
另一种常见的酒花精油,道理和使用方式和浸膏也差不多。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酒花制品”,到底会不会影响啤酒的味道和品质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酒花制品不一定都不好,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无论是哪一种提取酒花的方法,都无法做到百分百提取所有种类的风味物质,而且小作坊、小企业采购的酒花提取物,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有害物质(比如溶剂)的残留,这个也是没有保障的。
虽然现在也能见到采用特殊酒花浸膏的精酿啤酒,但作为消费者,我仍然还是希望更天然、更安全的成分出现在我的啤酒里,而不是过度加工的“科技狠活”。
原麦汁浓度可以看,
但不完全与啤酒品质挂钩
原麦汁浓度这个指标,是最容易与啤酒度数混淆的一个瓶身数据:
它用来计量发酵前可发酵糖分的含量,是指开始发酵时原料中麦芽汁的糖度。
比如说燕京有一款“燕京U8”,指的就是原麦汁浓度8.0°P。
可发酵的糖分越多,说明这款酒的口感越浓烈,度数也会越高。
一般而言,最常见的工业啤酒原麦汁浓度大概在8-12度左右,如果再低,酒精度和麦芽香味都会比较淡,如果不是低醇啤酒,那就是劣质啤酒了。
但原麦汁浓度更高时,比如二十来度,这款酒的度数和口感就比较强劲了(比如常见的“黑啤”),并不是所有朋友都能接受的了。
所以,原麦汁浓度并不是一个衡量啤酒品质的绝对标准,只是为你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可以根据这个指标找到自己喜欢的啤酒酒款。
“果味啤酒”,
还是“投入水果的精酿啤酒”?
最后,还想说说我最近在市面上见到的一类啤酒——“果味啤酒”。
小时候很多人其实就见过这种啤酒,那时候最出名的就是“菠萝啤”,度数很低,喝起来甜甜的。
现在,随着精酿啤酒市场在国内的扩大,投入水果酿造的“果泥啤酒”也逐渐走入了大家的视线中。
有的时候在外面吃夜宵,有的商家会宣称自己家销售的“果味啤酒”是精酿,结果等我一看配料表,却发现里边人工香精色素一个没少,真正的水果含量寥寥无几。
因为果味啤酒(Fruit Beer)在工业啤酒中也是常见的一个产品线,产量很大,而且诱人的水果风味通常是通过添加剂产生的,而非来自鲜果。
而真正的精酿啤酒,需要满足小批量、精心制作的标准,这种人工添加香精、色素和糖的做法,通常是不被圈内认可的。
国内精酿厂牌“气泡实验室”推出的果泥啤酒
辨别一款水果味啤酒符不符合精酿的标准,其实很简单:
第一,如果价格过于便宜,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水果的成本并不低。
第二,如果酒液的果香味非常浓烈,那也有可能是香精的作用,因为添加进酒液的果汁与果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氧化和发酵,并不会与鲜果呈现一样的风味。
文章来源:啃老师陪你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