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周末,深圳卖场里大半都是香港人。”深中通道在今年6月底正式开通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拉着行李箱“北上”扫货。
据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周六至周一(6月29日-7月1日)有126.9万人次港人出境,当中97.3万人次北上,占比约77%。对比单日出境数据,7月1日有23.2万人次港人出境,其中约17.6万人次北上;而当天内地旅客仅有7.4万人次入境,6.7万人次出境。
作为国际枢纽和免税港,香港重度依赖游客来推动对优质葡萄酒的消费需求。相比北上消费的“港人大军”,内地赴港的旅客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人流高峰,这无疑会让本就低迷的香港葡萄酒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据统计,2023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约等于每个香港人平均到内地7次;而2023年全年只有2,700万内地人次到港旅游。从数据来看,香港人北上的数量几乎是内地赴港游客的两倍。
访港的游客人数减少,对葡萄酒消费的影响尤为直观。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葡萄酒净进口量(除去转出口后)为2020万升,比2018年巅峰时期的3,460万升相比,暴跌40%。
比起去年的一片惨淡,今年的旅游业稍微有些好转。2024年上半年香港接待游客量达2,1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4%之多。不过,游客数量增加但平均每趟停留的夜数有所减少,没有很直观地拉动葡萄酒消费。
据了解,今年1月份-5月份,香港葡萄酒进口总额为27亿港元,比上一年同比下滑18.14%,进口量达到1,346万升,降幅为0.73%并不大。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香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除了游客减少,物价走高的同时利率也在上升,从而导致香港人的消费和支出大幅减少。
一方面,香港的高消费劝退了不少内地游客。相关调查显示,一顿香港中档餐厅人均消费就接近1,000港币,相当于900元左右,即使是一二线城市,这个价格已经将大部分打工人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港币兑换人民币汇率也在上升,从之前的1港币能兑换0.8人民币,到现在港币兑换人民币基本1比1。汇率变化不大但对日常消费影响不小,这相当于来内地消费一切商品价格直降15%以上。
在内地的酒水餐饮消费和香港的“落差”很大,深圳一瓶酒需要两百块钱,而在香港一瓶酒却往往要上千元,有香港的消费者反馈:“相当于我在深圳能喝五瓶,在香港却只能喝一瓶。”
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香港人集体来逛盒马、山姆、人人乐这样的商超,采购各种生鲜熟食,因为深受港人热捧甚至被开发成了旅行团项目。
有人来才会有消费。赶着暑假的旅游旺季,为了刺激香港低迷的消费市场,国家财政部将内地游客的购物免税额从5,000元提高至12,000元。
相关公告显示,自7月1日起,年满18岁的内地居民旅客从香港或澳门入境,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将上调至12,000元。如果在边境口岸免税店购买,加起来的额度就是15,000元。
如此一来,内地游客要在香港购买高端精品酒的话,一些超过5,000元低于1.2万的名庄酒都可以合法购买,选择变多消费额也随之提升,但单次入境还是只能携带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
据估计,此举每年将为香港额外带来约88亿到176亿港元的购物消费额,创造约27亿至54亿港元的经济增加值。
有不少网友对此并不看好,“内地有免税线上购物,而且海南也有线下免税店,香港在这方面并没有占到优势。”
这两年,真正让内地消费者“诟病”的还是香港的高物价和体验差,提升免税额度顶多只能说是“曲线救市”,效果不一定会尽如人意。
据了解,与2018年的鼎盛时期相比,香港葡萄酒进口量下降了40%。面对低迷的香港市场,仍显示出了些许复苏的迹象。
一项关于大湾区消费者的调查显示,香港消费者在家中饮用的威士忌比在餐馆饮用的要多,但红葡萄酒在家中的消费量与在餐馆的消费量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网购,香港人仍然更喜欢实体店销售的葡萄酒,有49%的消费者会依赖口碑推荐而采购葡萄酒。
在一项关于影响消费者奢侈品购买决策的市场研究中,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香港和澳门是购买奢侈品的首选之地。因此,香港依然还是酒业巨头的必争之地。
今年7月中旬,中国香港的政界人士呼吁三个月内取消或调整烈酒税。目前,酒精度超过30%vol的酒类要征收100%的税款,与邻近的澳门和内地的10%相比高出不少。
自2008年取消葡萄酒税以来,十年后香港的葡萄酒进口总额为1.53亿美元,明显高于2006年的1.21亿美元。
参考取消葡萄酒税之后带来的市场增量,香港议员李梓敬指出:“如果调整烈酒税,也将产生和葡萄酒类似的效果,促使香港成为国际烈酒的贸易中心。”
取消葡萄酒酒税之后,整个酒水市场赶上过一波巅峰时期,才会带来超出预期的市场增量。然而,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前提下,即使烈酒税取消,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预期,但势必是一个利好市场的重大转折点。
文章来源:乐酒客look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