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又破戒了……

2021-01-22

1.jpg

元代 任仁发 《五王醉归图卷》现藏于苏宁艺术馆


酒能助兴,亦能消愁。


逢着知己是喝完这一杯,

还有下一杯,不醉不罢休;

遇到烦心事则是一杯敬朝阳,

一杯敬月光,只为消愁。


2.jpg


但,小酌怡情,大醉伤身。

要是上了年纪,那酒还是戒了的好。


可戒酒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以陶渊明为首的几位文坛大家

就曾齐齐用作品发声:

让我写诗,mou得问题!
让我戒酒?我做不到啊!


陶渊明有多爱喝酒?

看看“酒”在他作品里的

出场率有多高,

就知道了。


那年他闲居在家,

可惜亲朋好友都在外地。

满园的鲜花开得正好,

他却只能一个人喝闷酒。

于是有了这首《停云》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他闲着无聊时喜欢看《山海经》,

看到兴头上也得来两口。

自家菜地里种的蔬果刚好能用来下酒,

南山脚下草盛苗稀的豆子清水一煮,

也是一道好菜。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3.jpg

明代 丁云鹏《漉酒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图为东晋陶渊明漉酒的情景


搬了新家后

发现邻居们都是心性淡泊的同道中人,

于是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

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

谁家要是有了好酒都相互招呼着一同畅饮。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都说“虎父无犬子”,

然而面对五个不爱读书的孩子,

陶渊明只得调侃说,

你们一个个的又懒又馋,

倘若天命如此,

那就干了这杯酒吧!

……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4.jpg

明清 佚名《陶潜轶事图》下卷局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为陶渊明与颜延之饮酒的情景


这些诗让陶渊明在喝酒界获得了发言权,

可随着年纪的增长,

他也知道酒多伤身的道理,

故而写下著名的《止酒》以表决心。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我家住在城郊外,生活悠闲又自在。

没事儿树下找凉快,再和孩子搞搞怪。


年轻时小酒一杯接一杯,谁让戒酒跟谁急,

可年纪大了就容易夜里睡不着早晨起不来。


如今真的开始戒酒了才知道:

戒酒好戒酒妙,戒酒呱呱叫!

希望自己戒酒时,

能像水边的扶桑一样有毅力,

加油!戒酒人!


5.jpg

元代 钱选《扶醉图》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中坐在榻上的为陶渊明


然而口口声声说要戒酒的是他,

饮酒诗依然一篇接一篇写的也是他。

不仅如此,

晚年的陶渊明

还曾在表达对生死的看法时说道: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小编实在忍不住要笑了:

他可真是个可爱的老酒鬼~


同样爱喝酒的苏东坡,

说要向陶渊明学习,

所以写了一首《和陶止酒》: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6.jpg

南宋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自称“我生无所嗜,唯嗜酒与诗”的梅尧臣

也仿写过一首《拟陶潜止酒》:


多病愿止酒,不止病不已。
止之惧无欢,虽病未宜止。
……
以言止不止,未必止为是。
止酒傥不瘳,枉止徒可耻。
止亦随化迁,不止等亦死。
慎勿道止酒,止酒乃君子。


对于身子弱又爱喝酒的人来说,

酒与健康不可兼得。

戒酒,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悲伤。

戒,还是不戒?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嗜酒如命的梅尧臣,

好不容易决定要戒酒了,

没想到竟然还要面对来自酒友的诱惑—

汝州的王制待写来一封长篇大论

劝他复饮!


7.jpg

明 陈洪绶《诗酒侍琴图》局部


好在他还有些自知之明,

就给委婉地谢绝了:


前因饮酒多,乃苦伤营卫。
呕血踰数升,几不成病肺。
上念父母老,下念妻儿稚。
……
自兹愿少饮,但不使疾炽。
书此以谢公,公言诚有味。
自怜善用短,时诵止酒诗。


之前喝酒喝得吐血,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

实在是不敢再喝了。

平日里,

还得多念几遍止酒诗,

才能压得住时不时会犯的酒瘾。


8.jpg

南宋 马远《舟形人图》(笔耕图)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有个这么好的榜样在前,

杨万里和陆游也果断加入了“戒酒小分队”。


杨万里是

“平生死爱酒,爱酒宁弃官”的

钻石级“酒鬼”,

他也是因为年老多病

不得已才决定戒酒的。


遥想当年,从早喝到晚,

一觉醒来月亮都已经爬了老高了。

可如今年纪大了,

摸着自己作死喝酒喝疼了的肚子,

只能感叹一句“往事不要再提”。


亿昔少年月,与酒为志年。醉则卧香草,落花为绣毡。

觉来月已上,复饮落花前。衰肠不禁酒,此事今莫论。

因酒屡作病,自祟非关天。朝来腹告痛,饮药痛不痊。


9.jpg

北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初为了戒酒可是立过约的,

已经坚持了五个多月的他看到客人畅饮,

只能不断地用

“我不羡慕,我不想喝”

“看着你们喝我就已经醉了”

这样的话给自己洗脑。


《病中止酒》

老来因属疾,不饮五月余。客饮我不羡,而况逢麴车。


《舟中新暑止酒》

新暑酒不宜,作热妨夜睡。不如看人饮,亦自有醉意。彼饮吾为咽,所美过於味。同舟笑吾痴,吾不羡渠醉。安知醉与醒,谁似谁不似。


对此,

小编只想说一句:

你的五月我心疼,

你的文字还爱它。


陆游是个猫奴这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可没曾想他对酒也爱得那么深沉。


在他看来,

酒是能消愁解忧的灵丹妙药: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他还劝人家要趁年轻身体好,

想喝酒就尽情地喝,

不然老了容易生病,

就不得不戒酒了。


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10.jpg

清代 袁江《醉归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自从决定要戒酒,

写诗、散步、赏月和看竹

就成了他用来转移注意力的重要活动。


寂寞废诗仍止酒,今年真负此佳时。


可闻到烧鸡和烤野兔的香味,

一个没忍住就:


欢言洗杯酌,又破止酒戒。


你品,你细品,

一个“又”字就说明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复饮”了,

可真让人摇头。


此外戒酒失败的还有

文武双全辛弃疾。


久经沙场的他常常为了家国忧思,

因此也是词不离酒,

酒不离手。


他也是知道酒不好,

可就是忍不了的那一类:


《卜算子·饮酒成病》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道理他都懂,

但只是酒瘾一上来,

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不过,酒没戒成功也就算了

还甩锅给老友: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
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麹蘖埋。
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
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
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
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这波操作,个别男同胞是不是有点眼熟?


既然自己靠不住,那就再寄希望于酒杯,

于是他专门写了一首词告诫酒杯:

你离我远一点,你别过来啊!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11.jpg

明代 陈洪绶《蕉林酌酒图》局部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其实这酒也不是不能喝,

可若是打算借酒消愁,

那只会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旦喝酒成瘾,

这原本要消的愁就会因戒酒变得更浓。


所以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文章来源:凡晨工作室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