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脚(wine legs)”就是好酒吗?

2021-11-23

晃杯后为何会出现“酒脚(wine legs)”?酒脚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否与品质挂钩呢?


1.jpg

图片版权:FlagSteward | Wikimedia Commons


“在我主持过的所有品鉴活动中,酒脚是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DWWA)罗讷河谷赛区评审长Matt Walls曾说道,“对酒脚的解读,确实是大家对葡萄酒品质最常见的迷思之一。”

虽然不少人认为,出现明显酒脚(明显挂杯)就意味着好酒,但实际上,酒脚只是一个由葡萄酒的化学成分决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气温,湿度和酒杯形状),从而产生的物理现象而已。


什么是酒脚?


我们在晃杯后,酒液从杯壁流回到杯底时,可以看到一道一道的酒液依然“挂”在杯壁。

因此,酒脚也被爱好者们形容为“挂杯”,“酒泪(wine tears)”,西方还有一个更诗意的名字:“教堂拱(cathedral arches)”。

酒脚产生的原理并不难理解:杯壁的酒液中的酒精开始蒸发时,留下的水以及其他分子(如单宁和糖)汇聚成滴,回流到杯底,就形成了一道道痕迹。

在Decanter杂志此前的一篇文章中,Jane Anson写道:“当我们在晃杯时,酒液中的酒精会先依附在杯壁上,随后蒸发到空气中。而水分以及其他分子物质残留下来,这时便出现了宛如落在窗户上的雨滴般的酒脚。”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马拉高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它的名字,来自于19世纪首先发现这一现象,并对此加以研究的意大利物理学家Carlo Marangoni。

科学家们是如此描述这种现象的:“两种液体相接触时,因为液体表面的张力差造成传质现象(亦即:液体会从表面张力低的地方流向表面张力高的地方)。”

Walls进一步解释道:“酒脚源自不同的力的结合——液体表面的张力与酒液中不同分子直接的相互作用力。”

简而言之,就是蒸发中的酒精分子,与较重的水、糖和酒中的其他分子形成了两股相反的力:蒸发的酒精将其他的分子推向杯壁,令它们汇聚在一起成为液滴,从而形成了酒脚。


有酒脚意味着好酒吗?


“酒脚和葡萄酒的品质并无关系”, Walls表示,“因为有酒精才会有酒脚,但我们都知道葡萄酒肯定是含有酒精的。”


2.jpg

图片版权: Dziana Hasanbekava | Pexels


基于上面提到的原理,葡萄酒的度数越高,就越容易形成酒脚。并且,当酒中含有越多的单宁和糖时——尤其是浓郁的红葡萄酒和甜酒——酒脚就会越明显。但这些都和酒的品质没有绝对的关联。

同时,许多外在的因素也会影响酒脚的形成。温度和湿度是最明显的两个因素,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酒精的蒸发速度。

酒杯的形状和质地也可以改变酒精的蒸发速度还有杯壁液膜的厚度,并直接影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同样的葡萄酒在不同的酒杯中或不同环境下,产生的酒脚形态可能会有所差别。

虽然酒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葡萄酒的一部分架构特征,但并不代表品质的高低。我们依然需要通过闻香和品尝,去体会酒中的风味、酸度以及酒精度等元素是否平衡,才能对酒的品质做出最终的判断。


(作者:Ines Salpico,编译:ICY)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