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葡萄酒低至10元?!主打“良心好货真便宜”的淘工厂以次充好?

2024-12-23

1.jpg


从名字到商品,淘宝自营的入门级产品网店“淘工厂”早已成为“低价”的代名词,在这里淘好物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变相省钱的小妙招,“就跟不要钱似的”。


在淘工厂搜索关于“葡萄酒”的相关商品,竟然也有不少价格低至10元左右的葡萄酒在售,这些葡萄酒的销售页面大都标有“法国进口”、“澳洲进口”的字样,但实则都是在国内灌装的产品。


2.jpg


2.1元的温度计、19.3元的蓝牙耳机、51元的运动鞋...3元买3件的淘工厂似乎有“薅不完的羊毛”。作为淘天集团旗下为商家提供半托管运营服务的电商平台,淘工厂主打源头工厂直供模式。


淘工厂号称涵盖了吃穿用全品类,主要为消费者供给高性价比源头好货。正如淘工厂的宣传语所总结,“良心好货真便宜”。


在淘工厂销售的葡萄酒,便宜程度上丝毫不亚于淘工厂的其他产品,但其中一些产品似乎不那么“良心”


3.jpg


比如一款CASTLE法国进口赤霞珠葡萄酒,单瓶试饮价仅为8.19元。若购买12瓶,价格更加便宜,仅90.99元,单瓶价格仅为7.58元。以上价格均为包邮价格。


另有一款同样号称法国进口的葡萄酒,单瓶试饮装为8.7元,双支装售价15.14元,折合单瓶价格为7.57元。


来自南澳的葡萄酒则要略贵一些,一款扫码价为1688元的南澳产区葡萄酒,售价为26.22元两瓶。这款酒的正标有澳洲标志性的袋鼠画像,但一旁的产品名称ZHENYIGUO却疑似汉语拼音。


4.jpg


这样的葡萄酒在淘工厂比比皆是,大多数都是单瓶售价低至10元左右从法国、澳洲、智利进口的扫码价上千元的葡萄酒。销量最多的一款葡萄酒,已售出超过30万件


经过查看这些商品的详情页和评论区,却发现这些酒仅仅是原酒进口、国内灌装的产品其中一些产品的销售商较为“严谨”与“老实”,在详情页标注有“国内分装”的字样。而有的产品则采取不那么良心、“浑水摸鱼”的态度,没有这种标注。


只要仔细查看这些产品的背标,其实都能看到国产葡萄酒特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码与国标执行标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产品应属于国产葡萄酒


5.jpg


把原酒运到另一个国家进行分装的做法,在全球葡萄酒行业中并不稀奇,这种方式成本的确更低,能让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比如澳洲葡萄酒巨头誉加专门在英国建立了灌装厂;奥乐齐推出的99元6瓶爆款产品,同样是在山东灌装智利中央山谷的原酒。


国内罐装酒没有原罪,像奥乐齐自营葡萄酒那样大大方方将自己真实的身份信息注明在标签上,大家都喜闻乐见。


6.jpg


然而,一部分罐装酒却硬生生把自己做成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第三者”一般的存在——不会把葡萄酒的国内产地标注在中文背标上,但会写明原酒产酒,甚至还会努力在正标上堆积外国元素。


这些商家大都通过高扫码价、以及各种自吹自擂一般的宣传,营造出了一种高性价比的假象,实际上,这些葡萄酒实际上只值这个价


诚然,这种现象在酒圈也不鲜见,《新京报》最近也曝光了一起相似的现象,一些电商平台存在只售1元试饮的葡萄酒,虽说这些葡萄酒号称法国或澳大利亚进口,但实为原酒进口、国内灌装,严格意义上属于国产葡萄酒。


其中两款葡萄酒售价虽只有1元,但买家需要额外支付8.9元的运费才能购买,且每下单一瓶就要支付一份运费,每瓶实际交易价格为9.9元


据《新京报》调查,在烟台采购葡萄酒,单瓶葡萄酒的出厂价可低至5.4元,也就是说9.9元还有利润。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葡萄酒都是品质极低的产品。


7.jpg


这些在业内人士看来啼笑皆非的事情,却可能让不熟悉葡萄酒的大众消费者信以为真,并容易产生误导。长此以往,对整个葡萄酒行业没有丝毫好处。


一名业内人士指出,许多大众消费者压根不懂什么原瓶进口、国内分装的概念,更不知如何区分。因此这些10元葡萄酒可能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误解,即进口葡萄酒本来就只值这么多钱。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受影响的无疑是那些正经做生意的酒商。


当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还会产生“葡萄酒不透明,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概念,索性转投其他酒饮品类。这位葡萄酒从业者补充道:“事实上,这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Unsplash;封面源自Alibaba Group

文章来源:乐酒客lookvin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