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习惯,爱喝葡萄酒的人才懂

2022-03-28

1.jpg


图片

据说下面这10种行为习惯,常喝葡萄酒的人深有体会。如果你中了6条以上,说明你中毒已深…… 别问我中了几条,我已经没救了!


NO.1

高脚杯情结,鄙视「热切杯」

中毒指数:★★☆


喝酒必须用高脚的葡萄酒杯!没得商量!自家的杯子每次都会洗得干干净净。出去旅游的酒店、外出就餐的餐厅如果没有葡萄酒杯,衣服可以少带、化妆品可以不带,也一定要带一套葡萄酒杯,最不济也是ISO杯。


什么让我用纸杯,你还不如叫我对瓶吹!


2.jpg


而高脚杯情结的升级版本则是鄙视「热切杯」。「热切杯」就是大部分餐厅提供的那种啤酒瓶厚度,并且在杯口的边缘有着一圈隆起的笨重葡萄酒杯。这种杯子基本就是普通口杯加了一个杯腿。处理同样是「宁可自己带杯子!」


NO.2

买酒前总是要查一下资料

中毒指数:★★★


无论在超市还是葡萄酒店,买酒的时候基本已经无视店员的推荐,会忍不住去打开手机上的葡萄酒软件,去查询它的资料、评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价格是不是合理。


甚至用刚查到的资料去向店员「探讨」这款葡萄酒。


NO.3

爱餐酒搭配

中毒指数:★★★


葡萄酒爱好者去餐厅吃饭,如果对方餐厅允许,就一定至少带一瓶葡萄酒。虽然我们不会刻意强调,带的酒必须搭配我们点的每一道菜肴,但我们绝对不允许犯低级错误。


吃刺身鱼生绝对不会带红葡萄酒,吃四川火锅不是香槟、就是白葡萄酒。并且经常因为自己带的酒,而号召同伴拒绝点某些菜肴。


3.jpg


「今天我带了瓶巴罗萨的西拉,这个水煮鱼我们就不点了!」


NO.4

最怕被人问葡萄酒价格

中毒指数:★★★☆


看到圈外的亲朋好友喝山寨的名庄酒,总有种无奈的心情:曾经沧海难为水。


这一类人常常会被七大姑八大姨,或者「道上的朋友」,拿着一瓶老年份山寨酒款过来询问,这款82年份XXXX古堡特级珍藏葡萄酒值多少钱?


望着这些上面都是英文的法国西拉波尔多干红,我只想对他们说「能不能不欺负我脆弱的心灵,人家还只是个宝宝!」


NO.5

尤为关注影视剧中出现的葡萄酒

中毒指数:★★★☆


看影视作品时,视线总是会被其中出现的酒所吸引。


如果是在电脑或者手机上看,还会立刻截图,发朋友圈、微博、群聊、知乎、酒云网论坛……同时还会在图片下评论,调侃一番:「这么大的制作还居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


NO.6

突然爱逛超市了

中毒指数:★★★★


逛进口超市,酒水区必须得去瞅一眼。当然我们基本是从来不买,只是想看一看超市里卖的酒款有多奇葩,价格定价合不合理。


同样发朋友圈、微博、群聊、知乎、论酒论坛……调侃!


4.jpg


NO.7

地理达人

中毒指数:★★★★


喝过很多的葡萄酒产区,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全球的地理通了!各国的地理知识手到擒来,某个产区在国家的什么位置,甚至气候、土壤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但是这种所谓的地理达人仅限于对于葡萄酒产区的了解:


5.jpg


「你去过意大利么?」

「当然,意大利从南到北都去过,巴罗洛、托斯卡纳、卡帕尼亚、西西里……」

「翡冷翠有什么可以玩的?」

「这是哪里……?」


NO.8

聊起酒中英文blending

中毒指数:★★★★☆


平时说起话来还算是正常人,可说起酒,就立刻变了一个味道。


「我最近喝了一款巨牛的Savennieres白,Biodynamic大师Nicolas Joly出品,我从来没想到Chenin Blanc可以酿成这样,好多Savoury的香气。」


「大师之作肯定牛啊。我最近研究智利的Chardonnay,前两天喝了一款Casablanca的Montes Alpha Special Cuvee,只做了20%的MLF,特别平衡!」


其实我们真的不是在装逼(当然也有故意装的,比如笔者刚刚写的两段对话),但有时候只是葡萄品种、产区、酿造方式,没有对应很好的中文翻译而已。


6.jpg


NO.9

喝任何液体都要「漱口」品鉴

中毒指数:★★★★☆


葡萄酒骨灰级爱好者们,自打系统学习了如何品鉴一杯葡萄酒之后,无论喝什么酒、饮料、茶、就连白开水,都会习惯性地品鉴一下,观察他的颜色,仔细闻一闻香气。最后自然而然,用标准的品尝葡萄酒的方式在嘴巴里「漱一下口」。


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酒会,大家早习以为常。可是在普通场合,这个职业习惯绝对会被人误解并嫌弃╮(╯▽╰)╭


NO.10

返璞归真

中毒指数:★★★★★


在形成了以上所有的习惯后,有一群人突然大彻大悟。他们再也不纠结以上的所有对于欣赏葡萄酒的条条框框。


他们依旧会在恰当的时候西装革履,用着Riedel黑领结和大家娓娓道来。但在平时你可以看到他们在街头,边撸串边大口喝着香槟王、吃着小龙虾却用啤酒杯喝着大小拉菲。


7.jpg


他们是早已看透了葡萄酒,早已把葡萄酒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空气、水、食物,不可或缺,但又举重若轻。


文章来源:酒云研酒所

写评论...